脚手架的验收是保障其使用的关键环节,需依据国家规范(如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技术规范》JGJ130、《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技术规范》JGJ166 等),从材料、搭设工艺、结构稳定性、防护等多维度进行核查。以下是具体验收标准:
一、材料验收标准
钢管
规格:常用 φ48.3×3.6mm(允许偏差 ±0.36mm),材质为 Q235 钢,表面应光滑,无裂纹、分层、硬弯(弯曲挠度≤1/500)、严重锈蚀(锈蚀深度≤0.5mm)或油污。
长度:立杆、横杆、剪刀撑等杆件长度需符合方案设计,偏差≤±50mm。
扣件
类型:直角扣件、旋转扣件、对接扣件需有产品合格证和检测报告,表面无裂纹、气孔,螺栓无滑丝,活动部位灵活。
力学性能:直角扣件抗滑承载力≥8kN,旋转扣件抗滑承载力≥7kN,对接扣件抗拉承载力≥3kN(需抽样送检合格)。
脚手板
木脚手板:厚度≥5cm,宽度 20-30cm,无腐朽、劈裂,两端用铁丝绑扎牢固;钢脚手板:厚度≥2mm,板面防滑,两端设挂钩与横杆固定。
竹脚手板:竹串片或竹笆板需完整,无断裂,绑扎点牢固。
其他配件
立杆底座:混凝土底座或钢板底座(厚度≥6mm),尺寸符合设计,与立杆连接紧密;悬挑架的型钢(如工字钢)需有材质证明,无变形、裂纹。
二、基础与立杆验收标准
基础处理
落地式脚手架基础:需平整夯实,设置混凝土垫层(厚度≥10cm)或道木,排水畅通(坡度≥3%),无积水。
基础承载力:应满足设计要求(通常≥0.1MPa),立杆底部设垫板(面积≥0.15m²),禁止立杆直接落在泥土上。
立杆搭设
立杆间距:纵向、横向间距符合方案(如落地架立杆间距≤1.5m),偏差≤±50mm;立杆垂直度:全高偏差≤100mm,2m 高度内偏差≤5mm。
扫地杆:距地面高度≤20cm,纵向、横向扫地杆连续设置,与立杆连接牢固(扣件拧紧)。
立杆接长:禁止采用搭接(除顶层顶步外),需用对接扣件连接,接头错开布置(相邻接头高度差≥50cm,同一步内接头数量≤50%)。
三、横杆与剪刀撑验收标准
横杆(水平杆)
步距:符合设计(如落地架步距≤1.8m),偏差≤±50mm;横杆与立杆垂直,两端用直角扣件固定,扣件螺栓拧紧力矩 40-65N・m(用扭力扳手检测)。
作业层横杆:应铺满脚手板,横杆伸出立杆长度≥10cm,且≤15cm。
剪刀撑与斜撑
设置范围:高度≥24m 的脚手架,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;高度<24m 的,两端、转角处及中间每隔 10-15m 设一道,每道剪刀撑覆盖立杆数≤5 根。
搭设要求:剪刀撑与地面夹角 45°-60°,采用搭接接长(搭接长度≥1m,用 3 个旋转扣件固定,端部扣件距杆端≥10cm),与立杆、横杆连接牢固。
四、拉结件(连墙件)验收标准
设置密度
高度≤50m 的脚手架:两步三跨设置 1 个;高度>50m 的:一步一跨设置 1 个,确保均匀分布。
拉结件应与建筑结构(如框架柱、剪力墙)刚性连接(禁止连接在门窗框、脚手架等非承重结构上),采用预埋钢管或膨胀螺栓固定。
连接强度
拉结件抗拔力≥10kN,抗剪力≥8kN;禁止用铁丝、钢筋代替专用拉结件,禁止随意拆除或减少数量。
五、防护验收标准
作业层防护
栏杆:作业层外侧设 1.2m 高立杆 + 0.6m 高横杆的两道防护栏杆,内侧设 18cm 高挡脚板,栏杆刷红白警示漆。
脚手板:满铺、铺稳,与横杆绑扎牢固(每块脚手板绑扎点≥2 处),无探头板(板端伸出横杆长度≤15cm)。
立面防护
脚手架外侧用密目式网(网目密度≥2000 目 / 100cm²)封闭,网片与横杆、立杆绑扎牢固(每隔 30cm 绑一道),无破损、漏洞。
出入口与通道
脚手架出入口设防护棚(宽度≥3m,长度≥5m,采用双层脚手板或竹笆,间距≥50cm),两侧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。
六、验收程序与合格标准
验收流程
搭设单位自检合格后,报监理单位(或建设单位)组织验收,参与人员包括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、员、搭设班组长、监理工程师等。
验收需填写《脚手架验收记录表》,逐项核对上述标准,留存影像资料(如关键节点照片)。
合格判定
所有项目均符合规范及方案要求,材料合格、搭设牢固、防护到位,方可签署验收合格单;存在问题的需限期整改,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总结:脚手架验收的核心是 “材料合规、搭设标准、连接牢固、防护严密”,需结合具体类型(如落地式、悬挑式、附着式升降脚手架)的专项规范细化检查,确保其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