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查交叉支撑的变形和损坏情况是确保门式脚手架的关键环节,需结合外观观察、尺寸测量和连接性能测试,具体步骤如下:
一、外观直观检查:识别明显损坏
检查钢管主体是否弯曲、扭曲
目视观察交叉支撑的斜杆(通常为 Φ42mm 钢管)是否存在明显弯曲(侧向弯曲矢高>1/200 钢管长度)或扭曲(截面扭转角度>3°),这类变形会导致受力时应力集中,降低承载能力。
重点关注斜杆的中间部位和两端焊接处,若存在 “死弯”(无法通过矫正恢复的变形),直接判定为损坏,需立即更换。
检查焊接点是否开裂、脱焊
交叉支撑的斜杆与两端插头(用于连接门架立杆的部件)通常为焊接连接,需仔细查看焊缝是否存在:
裂缝(尤其是沿焊缝边缘的 “咬边” 或贯穿性裂纹);
脱焊(插头与钢管完全分离或焊接长度不足设计值的 80%);
焊渣未清理导致的虚焊(敲击时声音发空)。
若焊接点损坏,会导致交叉支撑无法传递荷载,必须报废。
检查表面损伤
查看钢管表面是否有严重锈蚀(锈蚀深度>钢管壁厚的 10%,可用游标卡尺测量)、孔洞或凹陷(深度>3mm,面积>50mm²),这类损伤会削弱钢管强度。
检查插头是否变形(如弯曲、压扁),若插头无法顺畅插入门架立杆的销孔,会导致连接松动,属于功能性损坏。
二、尺寸测量:判定变形程度
测量斜杆直线度(关键变形指标)
用拉线法:将交叉支撑平放于水平地面,两端固定后,用直尺测量斜杆中间部位与拉线的距离(侧向弯曲值)。
标准要求:弯曲值不得超过斜杆长度的 1/200(如 2m 长的斜杆,弯曲>10mm 即超标)。
检查交叉支撑的展开角度
交叉支撑正常工作时呈 “X” 形,两斜杆之间的夹角应与门架宽度匹配(通常为 60°±5°)。
若角度过大(>65°)或过小(<55°),说明斜杆已发生变形,会导致与门架的连接点受力异常,需更换。
测量插头尺寸
用卡尺测量插头的厚度和宽度,若因变形导致尺寸缩小(如厚度<原设计的 90%),会造成与门架销孔的配合间隙过大(>2mm),连接不稳定,判定为损坏。
三、连接性能测试:验证受力有效性
插头与门架的配合测试
将交叉支撑的插头插入门架立杆的销孔,检查是否能顺畅插入且无松动:
若插头卡滞无法完全插入,可能是插头变形或销孔堵塞;
若插入后可随意晃动(间隙>3mm),说明插头或销孔磨损严重,需修复或更换。
受力状态下的稳定性测试
手动施加轻微侧向力(模拟施工中的水平荷载),观察交叉支撑是否有明显晃动或异响:
若斜杆出现 “弹性变形外的晃动”,说明已失去刚性支撑能力;
若连接点(插头与销孔)发出 “咯吱” 声,可能是插头磨损或销孔变形,需拆解检查。
四、重点检查部位:高频损坏区域
两端插头与斜杆的过渡处:此处为应力集中点,易因反复拆装或受力过大导致弯曲、开裂。
交叉支撑的中点位置:长斜杆的中点易因碰撞或过载产生弯曲。
与水平架、扫地杆的连接处:若交叉支撑与其他构件的连接螺栓松动,可能间接导致自身变形,需同步检查。
五、判定标准与处理原则
轻微变形:如弯曲值未超标、表面轻微锈蚀(未达壁厚 10%),可通过矫正、除锈后继续使用;
严重损坏:存在开裂、死弯、脱焊、插头严重变形等情况,必须立即报废,禁止修补后复用(承重构件的损坏修复难以保证性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评估交叉支撑的状态,确保其在门式脚手架中能有效发挥抗变形、传力的核心作用。检查频率应与脚手架搭设同步(搭设中每榀门架安装后即查),且在每次使用前、受外力冲击后(如大风、碰撞)再次复核。